•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小红书

    哔哩哔哩

针线无界,雅韵共生:与长安雅集见证双绣的东方美学新叙事

  2025年10月20日,“长安雅集 | 京华绣梦 南洋织光”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道和厅成功举办。活动聚焦中国国家级非遗“京绣”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峇雅”,特邀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京绣区级传承人刘晓燕,京绣传承人、京绣纹样艺术家、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金馨,红莺娘惹可峇雅(Nyonya Kebaya)服装第三代传人林幼琳(Mrs.Lim Yu Lin)和马来西亚知名时装设计师、文化工艺家骆胜坚(Dr.Kenny Loh),共探针线背后的人类情感共鸣与文明交融智慧。马来西亚、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际友人参加此次活动。

 

双绣辉映 共织华章

 

  活动现场,四位嘉宾从不同维度解析京绣与可峇雅的文化密码。刘晓燕生动阐释了京绣的精密针法与色彩哲学; 金馨从国礼创作者视角,解读京绣蕴含的“和而不同”的外交礼仪; 骆胜坚从国际视野出发,解析可峇雅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 林幼琳则以东南亚五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联合申遗的六件娘惹服饰为切入点,彰显服饰作为文化认同载体的力量。

 

  圆桌环节,四位嘉宾围绕京绣与可峇雅承载的人类共通情感、当代创新与国际传播展开交流,开启一段跨越国界的工艺对话,共同推动了京绣与可峇雅两大服饰文化的互识、互鉴,为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拓展了新的可能。

 

东方意象 世界回响

 

  京绣与可峇雅虽植根于不同文化土壤,但共同体现了东方刺绣在纹样、工艺与审美上的共通性。活动现场陈列的实物展品成为无声的“文化讲述者”:林幼琳带来特意为此次中国行设计制作的卡峇雅服饰、金馨的国礼作品、刘晓燕的三蓝绣衣、骆胜坚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特色服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针线在经纬间织就的文明对话。

 

  雅韵新绎,无界共鸣多国文化的交融互鉴在此次长安雅集中有了新的延展,本次活动组织到场嘉宾一同参观了同期举办的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非遗匠心·焕新生活”国际非遗展,在不同国家的非遗项目之间,实地感受传统技艺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以及全球范围内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

 

  从案头针线到国际展台,本次长安雅集印证着: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守护,成于交融,兴于传播。当京绣与可峇雅的丝线,牵连起更广阔的世界文明图景,传统工艺正以崭新的叙事方式,续写着跨越山海的文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