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长安雅集 | 风起长安 燕影传韵”扎燕风筝艺术活动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间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利平、国际风筝联合会副主席兼文化促进委员会主任张崇高,共同探讨风筝背后的东方美学,分享其作为“文化信使”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桥梁作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Liviu Taranu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传统技艺,跨界破圈
活动现场,杨利平系统解析了扎燕风筝“扎、糊、绘、放”四大制作环节,并生动阐述了肥燕、瘦燕、半瘦燕、比翼燕、小燕、雏燕六类燕形的象征寓意与文化内涵。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多年来扎燕风筝在技艺创新与跨界合作方面的实践,如与品牌联名、参与“文商旅体展”融合项目等,让传统风筝焕发当代生命力。
张崇高从风筝文化的国际传播角度,通过数据与案例,展现了中国风筝从“文化输出”到“文化共鸣”的全球传播图景。他深入剖析海外受众对中国风筝技艺、美学与哲学的兴趣所在,并探讨了风筝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创新实践,如参与式体验设计、形态设计的跨文化适配等,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彩绘纸鸢,心意赋形
扎燕风筝的纹样设计深植传统吉祥寓意,这些跨越千年的符号被现代人用不同的色彩赋予了更丰富、鲜明的个性。活动现场特设扎燕风筝上色体验环节,嘉宾们在杨利平老师的指导下,为扎燕风筝上色,完成独具个人风格的风筝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是个体的创作,更是“形色意合”的东方美学对话——传统纹样在色彩的碰撞中焕发新生,个人风格在吉祥纹样的框架内自由生长。
方寸之间,意蕴万千
长安雅集与杨利平共同推出扎燕风筝作品展,集中展出近30件代表作,包括《福寿燕》《金玉满堂》《蝉福齐天》等。展览中,“大小成趣”的对比尤为引人注目——最大尺寸作品《比翼燕·蛱蝶寻芳》宽3米,高1.6米;最小尺寸作品《肥燕·福寿双全》宽仅0.15米,高0.15米,以精致的细节彰显匠人的巧思。这些作品均融合传统纹样、文学意象与哲学思考,在“形、色、意”三境中展现出扎燕风筝的完整美学体系,构筑了一个可触、可感、可品的东方美学空间。展览还设置了“世界风筝文化”板块,展现风筝作为人类共同文化符号在全球不同文明中的多样表达与深层寓意。
从杨利平对扎燕风筝技艺的“传薪”分享,到张崇高以国际视野解读风筝文化的“共鸣”传播,本期“长安雅集”不仅展现了风筝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揭示了其当代价值——正如活动主题“风起长安 燕影传韵”所寓,风筝文化正以轻盈之姿,从传统技艺走向现代生活,从中国走向世界。
展览:“长安雅集 | 风起长安 燕影传韵”扎燕风筝艺术展
展期:2025.9.23-2025.10.26(免费开放)
地点: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