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小红书

    哔哩哔哩

长安雅集×汪氏皮影:摇曳在光影中的东方艺术

长安雅集×汪氏皮影:摇曳在光影中的东方艺术

日期:2024.11.20

 

 

  2024年11月20日,由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长安雅集|光影流韵 融古致今”活动在汪氏皮影艺术馆举办。本次活动特邀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米海鹏现场分享,在光影流转间领略皮影传承千年的不朽魅力。

 

好戏上演,近距离感受皮影魅力

 

  “三根竹能文能武,一片皮呼圣呼贤。”当灯光打亮白色的幕布,光影摇曳间,方寸之地正在上演一出好戏:魔女卡着戏里的鼓点登场,一团“烟雾”后,变身成一个姑娘……皮影戏《魔女梳妆》拉开了此次“长安雅集”活动的序幕。该剧目源自《西游记》中白骨精换装的故事,皮影人物多次变换,服装精致,美轮美奂,展现了传统皮影艺术的精湛技艺。

 

活动现场

 

  此次“长安雅集”活动走进汪氏皮影艺术馆,这是一家藏在北京胡同里将艺术、文化、酒店等相融合的综合空间,以“皮影+生活空间”的路径,探索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的商业业态,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让皮影艺术走出博物馆,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文化传承,皮影艺术的时空之旅

 

  2024年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品牌项目“长安雅集”力求在古老的非遗技艺中寻找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党飞华作为00后非遗传承人,接棒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皮影传承,执刀弄影间,丰富的新奇创意正在萌芽。

 

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现场分享

 

  党飞华在现场分享了皮影艺术的起源和技艺,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说:“非遗之所以叫‘非遗’,是因为它已脱离了原来的生态。利用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传播方式把非遗皮影玩出新花样,使其能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也希望能参与更多的文化传播项目,为‘非遗+’探寻更多火花。”

 

  党飞华在皮影上的创新还不止于此。在制作技艺上,传统皮影一般使用矿物质颜料,他尝试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生产天然色素帝王紫代替传统染料,实现低价与环保共存。与此同时,汪氏皮影还通过与众多国际品牌联名的形式寻求跨界合作,将传统与时尚交融,使皮影艺术有机会走向世界,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特魅力和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米海鹏现场分享

 

  在活动现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米海鹏分享了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和汪氏皮影合作的故事。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一流研究团队,利用新媒介新形式将汪氏皮影作品制作成3D模型,使皮影作品更易储存传播。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和与汪氏皮影的合作共创了数字皮影新形式。

 

  米海鹏表示“不管是皮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当下皮影艺术的创新,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都将倾力支持,希望这一古老美丽的艺术能永葆青春,焕发活力。”

 

非遗体验,用双手触摸文化的温度

 

  在这场光影艺术的盛宴中,嘉宾们还亲手体验了皮影的上色技艺,用红、黄、青、绿、黑五种基本的透明颜料,为戏曲中生、旦、净、丑四个人物形象上色,使得皮影人物在后背光照射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现场体验

 

现场体验

 

  通过亲手上色,嘉宾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同时也激发了嘉宾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嘉宾合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曾经吸引男女老少围炉而观的皮影戏,在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与创新中不断蜕变,展现出无限可能。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品牌项目“长安雅集”正是通过打造这样的活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为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