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小红书

    哔哩哔哩

长安雅集×面人郎:指尖生花的面塑很city

长安雅集×面人郎:指尖生花的面塑很city

日期:2024.08.02

  2024年8月2日,“长安雅集|心塑万象·指尖生花”活动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间举办。活动特邀了95后、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深度分享了面塑技艺在当代的传承,让观众一睹面塑艺术的前世今生、指尖生花的多彩面塑作品和心塑万象的面塑技艺的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 传统技艺拥抱时代发展

 

 

 

面塑作品

 

  面塑是中国民间工艺的一种绝活儿,俗称面人或江米人,是以面粉、糯米粉、蜂蜜、甘油等为原料,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面,用两只灵巧的手捏制成造型各异的微缩人物或禽兽花鸟的形象。在古代,民间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时,面塑常作为求吉纳福的馈赠食品或祭祀供品。

 

活动现场

 

  郎佳子彧在活动现场向大家介绍了郎家面塑艺术题材、美学的创新追求及面塑艺术在海外的传播。郎佳子彧表示,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有新东西值得记住和展现,把当代文化、流行文化呈现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是优秀的面塑艺术作品的共同点。

 

  作为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不仅在传承、发展“面人郎”,也在探索如何为这门传统技艺“吸粉”。从2019年起,郎佳子彧在全媒体平台打造“面人郎”品牌,推送的内容更为集中、专注,面塑作品题材也紧抓时下热点,创作能引发年轻一代共鸣的人和物。郎佳子彧在抖音开通账号后,发布的第一支视频作品《哪吒来了》就获得了12.9万点赞,全平台累计粉丝量超过240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遗技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郎佳子彧认为,传承传统手工艺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当题材接近当代人生活的时候,这种艺术形式才会有生命力。利用好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一切,与当下、与大众产生连接,才能让面塑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小众艺术门类破圈而出。

 

匠心独具 体验非遗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嘉宾现场体验

 

  在郎佳子彧的指导下,嘉宾们也在现场亲手“捏”起了面塑作品,大家用黑白两色捏出了“熊猫宝宝”。郎佳子彧的这款面塑作品曾在2024年2月法国《你好,中国》文化交流活动中赠送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母亲。虽是“入门级”的作品,难度也同样不容小觑,嘉宾纷纷表示亲自动手体验后,更加理解了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传承是多么不易。

 

科技赋能 打造沉浸式面塑艺术体验空间

 

  此次长安雅集活动首次尝试将非遗手工艺与3D全系投影技术融合,向嘉宾呈现了作品《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一技术形态的更新对艺术作品的保存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场嘉宾通过近距离观察全息展柜作品,感受到传统技艺与时代特色融合的震撼,对其精妙巧思与艺术性发出赞叹,非遗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在此刻实现了具像化地展示。

 

 

全息投影面塑作品《司马光砸缸救友》

 

  传播与技术层面的革新,同样是传统艺术与当下、与大众产生连接、拥抱世界、走向未来的必要变革。面塑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活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传统艺术家们在葆有对手艺坚持与不懈怠的同时,同样乐于让这种“见过大世面”的艺术形式焕发时代新生机。

 

推陈出新 长安雅集首次开启艺术特展

 

 

 

 

展览现场

 

  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自创办长安雅集项目以来,已举办超过23场主题活动,此次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首次打造“长安雅集|百年散步——面人郎家族面塑艺术展”,展览现场通过“农耕文明的硕果”“影像:京华面人郎”“手工艺的黄金时代”“面塑世家”“当代语境下的面人郎”五部分,共展出77件作品。观展人穿梭其间,弹指一挥间散步了百年,明晰了面塑发展的脉络、传承的困境和新时代“传统艺术家”的使命。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8月30日,敬请光临。